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莱姆病是什么病

2024.11.12 10:44

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莱姆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在吸食感染了伯氏疏螺旋体的动物血液后,再叮咬人类就可能将病菌传播给人类。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通常以皮肤损害为主,在蜱虫叮咬处会出现游走性红斑,红斑可逐渐扩大,中间部分可能会恢复正常肤色,边缘呈鲜红色,一般还会伴有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脑膜炎、脑神经炎等,患者可能出现剧烈头痛、面瘫、颈强直等症状;还可能侵犯心脏,引发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疾病,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也会累及关节,造成关节炎,关节疼痛、肿胀,以膝关节等大关节较为常见,而且关节炎可能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莱姆病在全球多个地区都有分布,在森林、草地等蜱虫容易滋生的地方,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由于其症状复杂多样,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所以准确诊断存在一定难度。诊断莱姆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如是否到过疫区、有无蜱虫叮咬史等,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清学检测等。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通常预后较好,若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慢性疾病状态,给患者带来长期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