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脊髓型颈椎病是怎么形成的

2025.08.11 14:18

脊髓型颈椎病的形成与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隙高度下降、颈椎动态稳定性失衡引发异常应力、韧带增生肥厚造成椎管容积减少、骨赘形成直接压迫脊髓、先天性椎管狭窄基础上退变加速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隙高度下降:椎间盘随年龄增长逐渐脱水变性,纤维环弹性减弱,髓核水分减少,椎间隙变窄使相邻椎体靠近。椎体后缘应力集中,加速后纵韧带皱褶或骨赘形成,椎管有效空间缩小,脊髓受压风险增加。退变椎间盘还可能向后突出直接挤压脊髓。

2.颈椎动态稳定性失衡引发异常应力:颈椎周围肌肉劳损或韧带松弛时,椎体间异常活动度增大。过度屈伸或旋转运动中,椎体位移增加,反复摩擦刺激硬膜囊及脊髓。长期异常力学负荷可导致局部微损伤积累,脊髓耐受性下降,逐渐出现水肿或脱髓鞘改变。

3.韧带增生肥厚造成椎管容积减少: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因慢性炎症或机械刺激发生纤维增生,厚度可达正常3倍以上。肥厚韧带向椎管内凸入,尤其在颈椎过伸位时进一步折叠,形成动态压迫。钙化的韧带可能骨化,与椎体后缘骨赘融合成连续致压物。

4.骨赘形成直接压迫脊髓:椎体边缘骨质代偿性增生形成唇样骨赘,多见于钩椎关节和椎体后缘。骨赘持续生长可突破后纵韧带,进入椎管侵占脊髓前间隙。严重者骨赘环绕硬膜囊形成钳夹样压迫,阻碍脑脊液循环并机械性损伤神经组织。

5.先天性椎管狭窄基础上退变加速:发育性椎管矢状径小于12mm时,脊髓缓冲空间不足。轻微退变如椎间盘膨出或韧带增厚即可触发症状。狭窄椎管内压力增高,静脉回流受阻,脊髓缺血缺氧加速变性进程,轻微外伤易致严重后果。

脊髓型颈椎病进展隐匿,早期症状易被忽视。出现持物不稳或步态异常需立即就医,避免颈部剧烈运动或推拿。影像学检查优先选择磁共振,明确压迫程度和范围。保守治疗无效或进行性肌力下降需考虑手术减压,拖延可能导致不可逆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