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拉肚子究竟是什么原因

2025.02.23 12:28

拉肚子的原因可能是感染、饮食因素、药物副作用、肠道疾病、全身性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感染是导致拉肚子常见的原因之一。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入侵人体肠道后,会破坏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大肠杆菌感染时,会附着在肠黏膜上,分泌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分泌过多的黏液,同时加快肠道蠕动,使肠道内的食物残渣等快速通过肠道,来不及被充分吸收水分,从而导致腹泻。另外,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病毒侵袭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吸收,进而引起水样腹泻。

2.饮食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或摄入某些特定食物容易引发拉肚子。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像未清洗干净的水果、大量的冰淇淋等,会刺激肠道,使肠道蠕动加快。生冷食物进入肠道后,肠道为了适应低温环境,会加快自身的蠕动来促使其排出,这就容易导致腹泻。还有食物中毒也会引起拉肚子,比如食用了变质的肉类、海鲜等含有毒素的食物,这些毒素会干扰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引起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肠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失衡,最终出现腹泻症状。

3.药物副作用:部分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引起腹泻这一副作用。例如抗生素类药物,像阿莫西林,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可能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肠道菌群对维持肠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当菌群失调时,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可能趁机大量繁殖,从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腹泻。另外,一些泻药如果使用不当,剂量过大或者使用时间过长,会过度刺激肠道蠕动,使肠道内的物质快速排出,引起拉肚子。

4.肠道疾病:多种肠道疾病都与拉肚子有关。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黏膜存在慢性炎症和溃疡。这些病变会影响肠道黏膜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吸收,同时炎症刺激会使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肠易激综合征也是常见的肠道疾病,患者的肠道较为敏感,在受到精神压力、饮食变化等因素刺激时,肠道功能会发生紊乱,出现腹痛、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等症状。

5.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表现出拉肚子的症状。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代谢加快,肠道蠕动也会随之加快,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水分吸收不充分,从而导致腹泻。另外,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肠道神经和血管,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和消化吸收障碍,进而引发腹泻。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如果长期或严重腹泻,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