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大便不成形会出现恶臭味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大便不成形且有恶臭味可能是饮食因素、肠道感染、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因素:如果近期食用了大量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刺激或生冷食物,这些食物难以完全消化吸收,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就会导致大便不成形且有恶臭味。比如大量进食肉类、油炸食品、辣椒或者冰淇淋等。应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避免暴饮暴食,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肠道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炎症,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例如痢疾杆菌感染,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现脓血便、大便不成形且恶臭味明显。需要就医明确感染类型,若是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需对症治疗,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寄生虫感染则需使用相应的驱虫药物。

3.消化不良: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消化酶分泌不足等都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当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就进入肠道,会在肠道内发酵,产生异味,同时大便性状改变。像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或者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的人群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可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胃肠蠕动,也可补充一些消化酶制剂来帮助消化。

4.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饮食不均衡、肠道疾病等因素可能破坏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会使肠道内的食物发酵异常,产生难闻气味,大便也不成形。例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双歧杆菌等有益菌被抑制。可以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同时避免滥用抗生素,保持饮食均衡。

5.肠道器质性病变:某些肠道疾病如肠炎、肠息肉、肠癌等也会有大便不成形且恶臭的表现。肠道黏膜病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以结肠癌为例,癌肿会导致肠道狭窄,大便通过受阻,同时肿瘤组织坏死、出血等会使大便性状改变且有恶臭味。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通过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根据具体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胃肠功能。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病从口入。如果大便异常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腹痛、便血、消瘦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