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怎么样才算食欲不振

2025.01.22 21:12

食欲不振是指缺乏进食欲望、食量减少的一种状态。其表现包括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容易有饱腹感、不主动进食、厌恶食物。具体分析如下:

1.对食物缺乏兴趣:对食物缺乏兴趣是食欲不振的常见表现之一。正常情况下,看到美味的食物会产生期待和愉悦感。而当食欲不振时,即使面对以往喜爱的食物,也没有想要品尝的冲动。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例如身体不适、情绪问题或者某些疾病。身体不适时,如感冒、肠胃不适等,身体的机能处于一种相对紊乱的状态,会影响大脑对食物的反应。情绪方面,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会抑制食欲中枢,使得对食物的兴趣大大降低。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如过度进食油腻、辛辣食物,也可能导致味觉疲劳,从而对食物缺乏兴趣。

2.进食量明显减少:进食量明显减少是食欲不振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常的食量因人而异,但当出现食欲不振时,会发现自己每餐的进食量相较于平时有显著的下降。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表明身体内部存在某些问题。例如消化系统出现故障,像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会导致胃部的消化功能减弱,进食后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从而使患者不敢多吃。另外,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能量消耗降低,身体不需要太多的食物来提供能量,也会导致进食量减少。

3.容易有饱腹感:容易有饱腹感也是食欲不振的表现形式。在正常饮食过程中,通常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才会感觉饱足。但食欲不振时,可能只吃了少量食物就感觉已经饱了。可能是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出现异常。胃肠蠕动缓慢时,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排空时间延长,胃部的扩张感受器很快就会向大脑传递饱腹信号,即使摄入的食物量还不足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另外,一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影响饱腹感。例如,胆囊收缩素等激素的分泌失调,会过早地引发饱腹感,使得食欲下降。

4.不主动进食:不主动进食是食欲不振的直观体现。健康人通常会根据身体的生物钟和饥饿感主动寻找食物。当食欲不振时,不会主动去获取食物,甚至可能会忽略正常的用餐时间。可能与身体的能量代谢失衡有关。当身体内部的能量储备没有被有效利用,或者身体处于一种低能量需求的状态时,大脑不会发出强烈的进食信号。同时,心理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用餐体验,如食物中毒或者在进食时受到惊吓等,可能会在心理上对进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再主动进食。

5.厌恶食物:厌恶食物是食欲不振较为严重的一种表现。患者不仅对食物缺乏兴趣,甚至会对某些食物产生厌恶感。这种厌恶可能是针对特定的食物,也可能是对大多数食物都有反感。从生理角度来看,某些疾病可能会改变味觉和嗅觉,使得食物的味道和气味变得难以接受。例如,在肝脏疾病患者中,由于体内毒素的积累,可能会影响味觉神经的功能,导致对食物产生厌恶。从心理方面来说,曾经的创伤性用餐经历或者对食物的过度担忧如担心食物不安全、担心发胖等都可能引发对食物的厌恶情绪,从而严重影响食欲。

食欲不振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身体信号,可能是身体疾病或者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如果长期存在食欲不振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状况,应该及时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