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脉虚是什么病

2025.07.09 08:32

脉虚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脉象表现,指脉搏搏动无力、细弱,常见于气血不足或脏腑功能虚弱的病理状态。这种脉象往往反映机体正气亏虚,可能与慢性疾病、过度劳累或先天体质薄弱等因素相关。

从中医理论分析,脉虚的核心病机在于气血阴阳失衡。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推动无力,导致脉道充盈不足;血虚则脉管失养,呈现细弱之象。临床常见于贫血、久病体虚、心功能减退或脾胃虚弱等病症。例如,长期饮食失调可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不足;过度思虑耗伤心血,亦会导致脉虚。部分患者伴随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等症状,需结合舌象如舌淡苔白及其他体征综合辨证。

辨别脉虚需注意排除生理性因素,如部分体质瘦弱者可能出现类似脉象,但无病理表现。诊断时应结合四诊合参,避免单凭脉象定论。治疗以补益为主,如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养血,但需根据具体证型调整。日常调养需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温补,可适量摄入山药、红枣等健脾益气之品。若脉虚突然加重或伴随心悸、晕厥等急症,需警惕严重器质性疾病,及时就医排查。脉虚者应慎用泻下或发散类药物,以免进一步损耗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