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引发人工流产的治疗

2025.10.14 15:12

人工流产的治疗包括药物流产、手术清宫、术后抗感染、心理干预、定期复查。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流产:通过口服药物终止早期妊娠,常用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促使子宫收缩排出胚胎。适用于妊娠49天内,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避免自行服药导致不全流产或大出血。服药后需观察出血量及组织排出情况,必要时结合超声确认流产效果。

2.手术清宫:采用负压吸引术或钳刮术清除宫腔内妊娠组织,适用于药物流产失败或妊娠周期较长者。术前需评估子宫位置及大小,术中规范操作减少子宫穿孔风险,术后关注出血及腹痛症状。

3.术后抗感染:人工流产后易引发宫腔感染,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或甲硝唑。保持外阴清洁,禁止盆浴及性生活2周,避免细菌上行感染导致盆腔炎或继发不孕。

4.心理干预:部分人群可能因终止妊娠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需通过专业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家属应给予支持,避免指责,必要时转介心理门诊进行干预。

5.定期复查:流产后1-2周需复查超声,确认宫腔内无残留组织。监测HCG水平下降情况,异常时需排查滋养细胞疾病。术后月经恢复后评估子宫内膜修复状态。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避免非正规操作导致并发症。术后注意营养补充,观察异常症状如发热、持续出血等,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