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内分泌科

非甲状腺性的病态综合征是什么病

2024.09.06 17:53

非甲状腺性的病态综合征是指由于严重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疾病、创伤、心理应激等非甲状腺疾病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发生异常变化,但甲状腺本身并无原发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在这种综合征中,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如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降低,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升高,总甲状腺素T4正常或降低等。这些变化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旨在调节能量代谢和维持内环境稳定。常见于重症感染、心力衰竭、恶性肿瘤、严重创伤、长期禁食、慢性肾衰竭等患者。

非甲状腺性的病态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全身性疾病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代谢和转运等环节。例如,炎症因子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外周转化,导致T3生成减少;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也可能发生改变。营养物质缺乏、药物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临床上,对于存在严重基础疾病且甲状腺功能检测异常的患者,应考虑非甲状腺性的病态综合征的可能。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避免误诊为原发性甲状腺疾病。治疗主要针对基础疾病,随着基础疾病的改善,甲状腺功能通常可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基础疾病,可能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非甲状腺性的病态综合征是一种与严重全身性疾病相关的复杂临床现象,需要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和正确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