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怎么治疗

2025.08.11 14:17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需立即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给予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行脑脊液引流或手术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抗生素选择需覆盖常见病原菌,如大肠埃希菌、B族链球菌等。早期足量静脉给药是关键,疗程通常持续2-3周,并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调整用药。若病情危重,可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感染指标及临床症状变化。

2.给予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脑膜炎常伴随颅内压增高,需及时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减轻脑水肿。用药剂量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避免过度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同时监测血压、尿量及神经系统症状,必要时重复给药。严重者可加用呋塞米增强脱水效果。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新生儿易因呕吐、高热或脱水治疗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需定期检测血钠、血钾等指标,及时补充生理需要量及丢失量。纠正低钠血症时需缓慢进行,避免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静脉补液需严格控制速度和总量。

4.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疾病消耗及喂养困难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优先采用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少量多次为宜。若无法经口进食,需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提供足够热量与蛋白质。定期评估体重增长及营养指标,调整喂养方案。

5.必要时行脑脊液引流或手术干预:若出现脑室炎、脑积水或脓肿形成,需考虑脑脊液外引流或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指征包括颅内压持续增高、影像学显示梗阻性病变等。术后需加强抗感染及生命体征监测。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隔离预防交叉感染,监测体温、意识及惊厥发作情况。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观察喂养反应及肢体活动,发现异常及时反馈。康复期定期随访听力、视力及发育评估,早期干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