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消化性溃疡是怎么引起

2024.08.15 07:34

消化性溃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使用、胃酸分泌过多、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精神压力。具体分析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细菌会寄生在胃黏膜上,产生氨等有害物质,损伤胃黏膜的保护层,导致胃酸侵蚀黏膜,形成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通过口腔-粪便途径传播,因此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率较高。

2.非甾体抗炎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会抑制一种名为环氧合酶的酶,降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使胃酸更容易侵蚀黏膜,导致溃疡形成。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风险显著增加。

3.胃酸分泌过多:胃酸是消化食物的重要成分,但过多的胃酸会损伤胃黏膜。胃酸分泌过多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不当、胃泌素瘤等。胃酸过多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使胃黏膜暴露在胃酸中,从而引发消化性溃疡。

4.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和饮酒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会降低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饮酒则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损伤。吸烟和饮酒还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加重溃疡病情。

5.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失衡,使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减少,从而增加消化性溃疡的风险。精神压力还会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间接加重溃疡病情。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涉及生物、药物、生活习惯和心理等多个方面。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消化性溃疡。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合理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精神压力,对预防消化性溃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