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毛囊炎脂溢性皮炎

2024.12.05 08:11

毛囊炎和脂溢性皮炎是两种常见的皮肤疾病。

毛囊炎是毛囊的炎症反应,主要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毛囊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引起细菌性毛囊炎的病菌。这种疾病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臀部及外阴等部位。在毛囊受到感染后,起初表现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充实性丘疹或由毛囊性脓疱疮开始,以后迅速发展演变成丘疹性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四周红晕有炎症,继而干燥结痂,约经1周痂脱而愈,但也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有的也可发展为深在的感染,形成疖、痈等。其发病原因除了感染因素外,皮肤不清洁、搔抓及机体抵抗力低下等也可诱发。

脂溢性皮炎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它的发病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感染、免疫反应、遗传因素等有关。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典型的表现为皮肤红斑,上面附着油腻性鳞屑,可伴有瘙痒。头皮部位的脂溢性皮炎常常表现为头皮屑增多,头发油腻。面部的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鼻翼两侧、眉弓、眉间及发际线周围等部位,红斑边界较清晰,严重时可累及整个面部。在治疗方面,对于毛囊炎,若是细菌性的,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真菌性的则使用抗真菌药物。脂溢性皮炎则需要综合治疗,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调节皮脂分泌的药物以及抗炎药物等,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和刺激,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少吃辛辣、油腻、高糖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