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外耳道划伤怎么办

2025.06.30 16:16

外耳道划伤需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暂停掏耳等动作减少刺激、使用消毒药水轻柔处理创面、避免进水防止炎症加重、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止痛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外耳道皮肤较薄且环境潮湿,划伤后易滋生细菌。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或医用酒精,沿耳道轻轻擦拭伤口周围,清除分泌物和污垢。操作时动作需轻柔,避免棉絮残留或二次损伤。若出现黄色分泌物或红肿发热,可能已感染,需及时就医。

2.暂停掏耳等动作减少刺激:划伤后外耳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频繁掏耳或触碰会加重损伤。避免使用指甲、发夹等尖锐物清理耳垢,减少耳机佩戴和耳塞使用。若耳垢堆积影响听力,建议由专业人员处理。恢复期间尽量侧卧睡眠,避免压迫患侧耳朵。

3.使用消毒药水轻柔处理创面:可选择碘伏或稀释的双氧水消毒,每日1-2次。将药液滴于棉签上,沿耳道壁单向滚动涂抹,避免反复摩擦。药液停留30秒后,用干燥棉签吸干残余液体。注意勿将药液直接滴入耳道深处,以免刺激鼓膜或引发眩晕。

4.避免进水防止炎症加重:洗头洗澡时用防水耳塞或涂凡士林的棉球堵住外耳道口。游泳或潜水需暂停至伤口愈合。若不慎进水,立即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cm吹干,或倾斜头部单脚跳排出水分。潮湿环境易导致真菌感染,需格外注意。

5.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止痛药物:若划伤较深或伴随肿胀,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按说明书剂量使用不超过3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增加出血风险。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听力下降、耳鸣,需排除鼓膜穿孔可能。

外耳道划伤后两周内避免辛辣饮食和饮酒,以免血管扩张加重充血。愈合期若出现瘙痒不可用力抓挠,可冷敷缓解。儿童及糖尿病患者恢复较慢,需延长观察时间。自行处理无效或症状加重时,应尽早就医避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