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是怎么样的

2025.03.13 14:19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涉及多个步骤和方法,旨在准确识别病情并采取有效措施。诊断通常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治疗则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手术干预等。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首先依赖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患者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等症状。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超声检查常用于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而CT肺动脉造影则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实验室检测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提示血栓形成,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治疗方面,抗凝治疗是基础,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也逐渐普及。对于大面积肺栓塞或严重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血栓,但需评估出血风险。手术干预如导管取栓或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适用于特定病例,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多个方面。病史采集应详细询问有无近期手术、长期卧床、肿瘤等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需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抗凝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剂量,防止出血并发症。溶栓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评估出血风险。手术干预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术后需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患者教育也至关重要,需告知患者坚持治疗的重要性,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通过综合管理,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