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内分泌性高血压有哪些病因

2024.10.12 11:00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包括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具体分析如下:

1.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肿瘤间歇或持续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阵发性或持续性升高。患者常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以及影像学检查定位肿瘤。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患者多有低血钾、肌无力等表现。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测定及肾上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3.库欣综合征:主要因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所致。典型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等。高血压是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生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有关。通过测定血皮质醇昼夜节律、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可明确诊断。

4.肢端肥大症:垂体生长激素瘤分泌过多生长激素,导致肢端肥大和内脏器官增大。心血管系统受累,引起高血压。诊断依靠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测定及垂体影像学检查。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心脏兴奋性增高,心输出量增加,导致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患者常有怕热、多汗、消瘦、心悸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可确诊。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较为复杂,且症状多样。对于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血压波动大或伴有其他特殊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可能,进行相关的内分泌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有效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