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月经不调中医怎么调理

2025.09.29 12:08

月经不调可通过中药调理气血、针灸疏通经络、饮食调节寒热、运动促进循环、情志调畅肝气。具体分析如下:

1.中药调理气血:根据体质选用当归、白芍等补血药物,或川芎、红花等活血药材,配伍成方调节冲任二脉。寒证加艾叶、肉桂温经散寒,热证配丹皮、栀子清热凉血,虚证辅以黄芪、党参补益脾肺。需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期,经期停药避免过度活血。

2.针灸疏通经络:选取关元、三阴交等穴位,寒证用温针或艾灸,热证行泻法针刺。每周治疗2-3次,月经前一周加强调理。针刺深度与手法需依据个体差异调整,配合电针可增强刺激效果。

3.饮食调节寒热:经期避免生冷瓜果,阳虚者日常食用生姜、羊肉,阴虚者多用银耳、百合。经后服用红枣枸杞汤补血,瘀血体质适量饮用山楂红糖水。长期过食辛辣或寒凉易加重阴阳失衡。

4.运动促进循环: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适合气血虚弱者,每周练习4-5次。血瘀体质可进行快走或瑜伽扭转动作,经期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后按摩足三里穴有助于气血归经。

5.情志调畅肝气:长期郁怒易致肝气犯胃,可按压太冲穴疏解情绪。睡前听宫调音乐安神定志,晨间散步舒展气机。避免熬夜伤阴,子时前入睡利于肝血修复。

调理期间需记录月经周期及症状变化,突发剧烈腹痛或大量出血应立即就医。体质辨识错误可能加重失调,用药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劳逸结合,避免短期内多次更换调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