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红斑狼疮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2024.11.25 13:06

红斑狼疮引起血小板减少可通过药物治疗、输注血小板、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浆置换、日常护理等方式应对。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红斑狼疮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能抑制免疫反应,减少抗体产生,从而减轻对血小板的破坏。同时,还可能使用促血小板生成素类药物,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向血小板分化,增加血小板数量。在使用药物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2.输注血小板:当血小板减少导致严重出血倾向,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输注血小板是一种紧急有效的措施。但输注血小板只能暂时提升血小板数量,且可能存在过敏、感染等风险,同时由于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可能会加速输入血小板的破坏,所以这只是一种应急手段。

3.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或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改善血小板减少的状况。不过,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使用期间需要严密监测相关指标。

4.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能够去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特殊的装置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弃去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再将血细胞和置换液回输到患者体内。这种方法可以快速降低体内自身抗体的水平,缓解血小板减少的症状,但操作相对复杂,费用较高,且可能会有感染、低血压等并发症。

5.日常护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受伤,防止出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饮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同时,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密切关注血小板数量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红斑狼疮患者在治疗血小板减少期间,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果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对病情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