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胃炎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检查

2025.02.23 07:45

慢性胃炎可以通过胃镜检查、胃液分析、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途径进行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金标准,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状态,可以发现炎症、溃疡和其他病变。检查时,医生会将细长的内窥镜通过食道插入胃部,观察胃壁的颜色、形态及有无出血、肿块等异常情况。胃镜还可以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活检,即取一小块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认诊断。

2.胃液分析:胃液分析是通过取胃液样本,检测其酸碱度、消化酶活性及细菌感染情况等,来辅助诊断慢性胃炎。正常情况下,胃液呈酸性,若胃液pH值升高,可能提示胃酸分泌不足或胃黏膜受损。通过分析胃液中的成分,医生可以了解胃的功能状态及炎症程度,从而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组织活检:组织活检是在胃镜检查中进行的,通过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慢性胃炎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病理学检查能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其他病变,进而评估癌变风险。活检结果对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4.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检查和CT扫描等,虽然不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诊断工具,但可以帮助排除其他胃肠道疾病。超声波检查可以观察胃的形态及周围组织的情况,而CT扫描则能提供更为详细的影像信息,帮助医生了解胃的整体结构及有无肿瘤等病变。

5.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通过检测炎症指标、贫血情况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辅助诊断慢性胃炎。常见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若发现异常,可能提示存在炎症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通过血液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该细菌感染,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线索。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通过上述多种检查手段,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胃部状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