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引起小儿抽动症的原因有哪些

2025.11.03 18:34

小儿抽动症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围产期异常、心理社会因素、感染或免疫异常。具体分析如下:

1.遗传因素:抽动症具有家族聚集性,部分患儿存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直系亲属中有抽动症或其他精神行为疾病史的风险较高。可通过基因检测评估风险,早期干预以减轻症状。

2.神经递质失衡: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大脑皮层与基底节区功能紊乱,引发不自主抽动。药物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可缓解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围产期异常:孕期感染、缺氧、早产或低体重出生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增加抽动症风险。孕期定期产检、避免高危因素有助于降低发病概率。

4.心理社会因素:长期压力、家庭冲突或过度紧张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营造宽松环境、心理疏导及行为训练可改善病情。

5.感染或免疫异常:链球菌感染或其他免疫反应可能通过交叉免疫机制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及时治疗感染、调节免疫力有助于减少症状发作。

小儿抽动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上述原因外,环境毒素暴露、脑结构异常等也可能参与发病。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治疗强调个体化方案,包括药物、心理及生活方式调整。家长应避免过度关注抽动行为,减少患儿心理负担,配合专业指导逐步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