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哪些心理因素会引起失眠

2025.09.11 19:34

心理因素引起失眠常见于情绪波动过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过度担忧未发生的事、睡前思维过度活跃、对睡眠质量要求过高。具体分析如下:

1.情绪波动过大:情绪剧烈变化会直接干扰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中断。例如愤怒或悲伤时,体内激素水平骤变,大脑持续处于警觉状态,抑制了自然入睡过程。

2.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持续压力会激活交感神经,使身体维持在紧张模式。这种状态下,心跳加快、肌肉紧绷,即使躺下也难以放松,形成恶性循环。

3.过度担忧未发生的事:反复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负面结果,会刺激杏仁核过度活跃,引发焦虑反应。这种心理状态使大脑无法进入休息所需的低耗能模式。

4.睡前思维过度活跃:晚间持续思考工作或生活问题,会促使大脑皮层持续兴奋。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分泌增加,直接延迟睡眠信号的产生。

5.对睡眠质量要求过高:过度关注睡眠时长或深度,反而形成心理负担。这种紧张感会提高觉醒阈值,即使身体疲劳也难以进入睡眠状态。

失眠问题需结合实际情况处理,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睡前刺激源,必要时寻求专业指导。环境光线和温度需适宜,日间适度活动有助于夜间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