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瘫应该怎么处理

2025.01.02 15:57

胃瘫的处理包括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药物治疗、促进胃肠动力、心理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是胃瘫处理的重要措施。通过插入胃管,将胃内积聚的液体和气体引出,减轻胃内压力。有助于缓解胃扩张,改善胃壁血液循环,为胃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持续的胃肠减压还能减少胃内容物对胃黏膜的刺激,降低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发生频率。

2.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在胃瘫治疗中不可或缺。由于胃瘫时胃排空障碍,患者无法正常经口摄入足够营养。可采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相结合的方式。肠内营养可通过鼻饲等方式给予,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以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肠外营养则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物质,保证患者在胃功能未恢复期间的营养供给,维持身体机能。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对胃瘫有一定作用。可使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这些药物能够刺激胃平滑肌收缩,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利于胃黏膜修复和胃功能恢复。

4.促进胃肠动力:除药物促进胃肠动力外,还可采用其他方法。例如,可通过腹部按摩,以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腹部,刺激胃肠蠕动。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促进胃肠动力,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增加身体的活动量,促进胃肠道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胃肠功能。

5.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在胃瘫处理中不应被忽视。胃瘫患者通常因疾病的不适和恢复缓慢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可能进一步加重胃瘫症状。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胃瘫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胃管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等。饮食调整应循序渐进,从少量流食开始,根据胃功能恢复情况逐步增加食量和食物种类。同时,要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