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拉沙热是什么病毒

2025.08.21 17:54

拉沙热是一种由拉沙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啮齿动物的尿液、粪便或唾液传播。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主要流行于西非地区,尤其是在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冈比亚等国。拉沙热的潜伏期通常为3至21天,感染后可能表现出多种症状,从轻微的流感样症状到严重的出血性疾病。

拉沙热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乏力、头痛、肌肉疼痛和喉咙痛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出血等更为严重的表现。由于早期症状与其他常见疾病相似,确诊通常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拉沙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动物或人类体液,因此在疫情流行地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显得尤为重要。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为重症,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尽管拉沙热的致死率相对较低,但在某些高风险群体中,死亡率可高达15%至20%。

在预防拉沙热方面,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应避免与啮齿动物的接触,特别是在疫情流行的地区,尽量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居住环境应保持清洁,定期清理可能滋生啮齿动物的地方。医疗工作者在处理疑似病例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病毒的传播。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及时的医疗干预和支持性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虽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针对拉沙热,但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公众应提高对拉沙热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