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肠炎胃疼是由什么引起的

2024.12.03 11:33

胃肠炎胃疼可能是由饮食不当、细菌或病毒感染、药物刺激、精神因素、自身免疫问题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不当:饮食不规律,如暴饮暴食、过度饥饿,或者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及变质食物等都可能引发胃肠炎胃疼。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刺激胃黏膜,打乱胃肠正常的消化和蠕动节律,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炎症和疼痛。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2.细菌或病毒感染:食用被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或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后,病原体在胃肠道内大量繁殖,侵袭胃肠黏膜,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胃疼。同时还可能伴有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饮用干净的水。如果感染严重,可能需要就医,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3.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引发胃肠炎和胃疼。例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这些药物在体内可能改变胃黏膜的正常生理环境,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胃黏膜更容易受到胃酸等物质的侵蚀,进而产生炎症和疼痛。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遵循医嘱,必要时可同时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4.精神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状态下,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功能的调节。可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或加快,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从而引发胃肠炎和胃疼。应学会调节情绪,通过适当的运动、休息、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来缓解精神压力。

5.自身免疫问题: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胃肠组织,导致胃肠黏膜受损,引发炎症和疼痛。这类疾病通常需要长期的规范治疗,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并且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若胃疼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严重的呕吐、腹泻、发热、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