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哺乳期怎么治霉菌性阴道炎

2025.04.27 16:26

哺乳期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可选用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栓剂、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潮湿环境、穿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刺激、暂停使用抗生素以免破坏菌群平衡、饮食清淡少糖抑制霉菌生长。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栓剂:哺乳期优先选择局部用药,避免全身用药影响乳汁。克霉唑栓剂可直接作用于阴道黏膜,抑制霉菌繁殖。使用前需清洁外阴,睡前置入阴道深处,疗程通常为3-7天。若症状未缓解需复查,避免重复感染。

2.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潮湿环境:霉菌易在潮湿环境中滋生,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使用碱性洗剂。清洗后轻轻擦干或自然晾干,减少护垫使用。沐浴后及时更换衣物,防止局部闷热导致病情加重。

3.穿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刺激:化纤材质内裤不透气,易造成局部温度升高。选择纯棉内裤可吸湿透气,减少皮肤摩擦。避免穿紧身裤或连裤袜,夜间睡眠时可裸睡保持通风。内裤需每日更换并用开水烫洗消毒。

4.暂停使用抗生素以免破坏菌群平衡:广谱抗生素可能抑制乳酸杆菌生长,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哺乳期需谨慎用药,若非必要应暂停抗生素。若必须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益生菌制剂,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

5.饮食清淡少糖抑制霉菌生长:高糖饮食可能促进霉菌繁殖,需减少甜食、精制碳水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及优质蛋白,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免疫力。适量饮用无糖酸奶有助于调节肠道及阴道菌群。

霉菌性阴道炎在哺乳期需综合调理,避免复发。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母婴接触时注意手部卫生,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