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什么是积食性咳嗽

2024.11.12 10:44

积食性咳嗽是由于小儿饮食不当,脾胃功能受损,积滞内停,进而蕴而化热,上蒸于肺而导致的咳嗽。

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如果喂养不当,比如过度进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或者食量过大等,就容易造成积食。食物积滞在肠胃中,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常会导致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进而影响到肺脏。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当脾胃积热上熏于肺时,肺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就会出现咳嗽症状。这种咳嗽往往伴有口臭、腹胀、腹痛、大便干结或酸臭等积食的表现。而且积食性咳嗽的病程可能会相对较长,如果单纯止咳而不解决积食的问题,咳嗽往往难以彻底治愈。在治疗积食性咳嗽时,除了针对咳嗽症状进行适当的止咳化痰等治疗外,更重要的是要消积导滞,调理脾胃功能,使脾胃恢复正常的运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咳嗽的问题。例如,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食量,食用一些具有消食化积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等,必要时也可采用中药调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