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什么

2025.08.21 17:54

猩红热的病原体是β-溶血性链球菌,特别是A组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这种细菌通常存在于咽喉和皮肤上,能够引发多种感染,包括咽喉炎、皮肤感染以及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细菌会随飞沫传播给周围的人。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被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感染后,通常会在1到7天内出现症状,常见表现包括高烧、喉咙痛、皮疹和草莓舌。皮疹通常呈现为红色,伴有小颗粒,可能会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出现。虽然猩红热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感染。及时的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在预防猩红热方面,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使用个人物品等措施都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家长应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若出现咽喉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或传播给他人。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用抗生素,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并降低传染性。恢复期间,适当休息和补充水分也有助于身体的康复。了解猩红热的病原体及其传播方式,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确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