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硫唑嘌呤有哪些副作用

2024.11.25 13:09

硫唑嘌呤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感染风险增加、胃肠道反应、肝毒性、致癌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硫唑嘌呤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减少。白细胞减少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红细胞减少可导致贫血,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血小板减少则可能引起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或皮肤瘀斑等。这是因为硫唑嘌呤干扰了细胞的核酸代谢过程,对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2.感染风险增加:使用硫唑嘌呤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患者可能更容易患上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感染。例如,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可能会升高,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等症状;泌尿系统感染也较为常见,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这是由于硫唑嘌呤抑制了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得机体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

3.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硫唑嘌呤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情况。这是因为硫唑嘌呤对胃肠道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也可能影响胃肠道细胞的代谢过程。长期的胃肠道反应可能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影响身体的康复和整体健康状况。

4.肝毒性:硫唑嘌呤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肝酶升高。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引起黄疸,患者的皮肤和巩膜会出现黄染现象。这是因为硫唑嘌呤在肝脏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对肝脏细胞有损害的代谢产物,从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5.致癌风险:长期使用硫唑嘌呤可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特别是可能增加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几率,如淋巴瘤等。这可能与硫唑嘌呤对细胞的基因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有关,可能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恶变,但这种致癌风险相对较低,需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

在使用硫唑嘌呤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不要自行增减药量。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