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呕吐物中有血丝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33

呕吐物中有血丝可能是口腔咽喉疾病、食管疾病、胃部疾病、全身性疾病、饮食因素等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口腔咽喉疾病:口腔或咽喉部位存在炎症、损伤等情况时,容易导致局部黏膜充血、脆弱,在呕吐过程中受到冲击而破损出血,混入呕吐物中。比如咽炎患者,咽喉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黏膜下血管扩张,呕吐时压力变化可致血管破裂出血。应及时就医,针对口腔咽喉的具体病症进行治疗,如咽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炎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2.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溃疡或者食管静脉曲张等食管疾病都可能引起呕吐物带血丝。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受损,呕吐时食管肌肉收缩,会进一步损伤黏膜导致出血。食管静脉曲张时,静脉壁薄且压力高,呕吐引发的压力变化容易使静脉破裂出血。对于食管疾病,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如食管炎可能需要抑制胃酸分泌、保护食管黏膜等治疗,患者平时要避免吃过硬、过热的食物,防止加重食管损伤。

3.胃部疾病:胃溃疡、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是呕吐物带血丝较为常见的原因。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存在溃疡面,胃酸刺激加上呕吐时胃部肌肉强烈收缩,容易使溃疡面出血。胃炎患者胃黏膜处于炎症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加,也可能在呕吐时出血。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可能侵犯胃部血管导致出血。针对胃部疾病,需进行详细检查确诊后规范治疗,如胃溃疡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抑酸、保护胃黏膜药物,患者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胃部负担。

4.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等会影响人体的凝血机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下降,在呕吐时即使是轻微的黏膜损伤也可能导致出血且不易止血。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缺乏等原因,同样容易出现出血情况。对于全身性疾病,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需要进行提升血小板数量等治疗,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受伤,同时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进行复查。

5.饮食因素:食用过于尖锐、粗糙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可能会划伤消化道黏膜。例如大量食用坚果类食物,其尖锐的边缘可能会划伤食管或胃黏膜,在呕吐时就会出现血丝。这种情况下,一般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再次食用此类食物,黏膜会逐渐自行修复。

如果发现呕吐物中有血丝,不要惊慌,但也不能忽视。要注意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黑便、发热等。如果血丝持续出现或者出血量增加,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及时治疗。同时,在未明确病因之前,避免自行服用止血药物或其他可能刺激胃肠道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