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淀粉样变是怎么引起

2025.03.18 09:24

淀粉样变是由于异常折叠的蛋白质在组织中沉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这种沉积的蛋白质被称为淀粉样蛋白,其结构呈β-折叠片状,具有不溶性,能够在组织中逐渐积累,最终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淀粉样变可以影响多个器官系统,包括心脏、肾脏、肝脏、神经系统等,具体表现因受累器官不同而异。

淀粉样变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首先,遗传突变是某些类型淀粉样变的主要原因。例如,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FAP与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基因突变有关,导致异常蛋白在神经组织中沉积。其次,慢性炎症或感染也可能诱发淀粉样变。在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结核病中,血清淀粉样A蛋白SAA水平升高,可能沉积在组织中形成淀粉样物质。某些类型的淀粉样变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如轻链型淀粉样变AL型,其特点是免疫球蛋白轻链异常沉积。淀粉样变的形成还与蛋白质代谢异常有关,例如在老年性系统性淀粉样变中,正常蛋白质因老化或代谢障碍而发生异常折叠和沉积。

淀粉样变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特别注意。早期诊断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但由于症状多样且非特异性,诊断往往具有挑战性。组织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刚果红染色和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淀粉样蛋白的特征性绿色双折射。影像学检查和血液、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检测也有助于评估病情。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淀粉样变,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例如,AL型淀粉样变通常采用化疗或干细胞移植,而TTR型淀粉样变则可能使用基因沉默药物或肝移植。支持治疗如心脏或肾脏功能的管理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同时注意避免诱发或加重病情的因素,如感染或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