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什么是唐氏筛查

2025.04.10 08:07

唐氏筛查是一种用于评估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方法。唐氏综合征是一种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智力障碍、发育迟缓以及特殊的面部特征。通过唐氏筛查,可以在孕期早期发现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从而为后续的诊断和决策提供依据。

唐氏筛查通常在孕期的特定阶段进行,具体时间因筛查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筛查方法包括血清学筛查和超声筛查。血清学筛查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特定生化标志物,结合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计算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超声筛查则通过测量胎儿颈部的透明层厚度NT等指标,评估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这些筛查方法均为无创性检查,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较高,但筛查结果仅为风险评估,不能确诊唐氏综合征。若筛查结果显示高风险,通常建议进一步进行确诊性检查,如羊水穿刺或绒毛膜取样。

进行唐氏筛查时,孕妇需注意筛查的最佳时间,通常在孕11至14周进行NT超声筛查,孕15至20周进行血清学筛查。筛查前应充分了解筛查的目的、方法和局限性,避免过度依赖筛查结果。筛查结果仅为概率评估,高风险并不一定意味着胎儿患有唐氏综合征,低风险也不能完全排除患病可能。若筛查结果提示高风险,孕妇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后续的诊断方法和可能的风险,做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决策。孕妇在筛查前后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筛查结果仅为辅助决策的工具,最终的诊断还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医生的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