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疏松怎么锻炼

2025.07.23 08:37

骨质疏松患者可通过负重运动增强骨密度、柔韧性训练改善关节活动度、低强度有氧运动提升心肺功能、平衡练习预防跌倒、避免高强度冲击运动减少骨折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负重运动增强骨密度:骨质疏松患者适合进行散步、慢跑、爬楼梯等负重运动。这类运动通过重力刺激骨骼,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延缓骨质流失。每周建议3-5次,每次30分钟,强度以不引发疼痛为宜。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增加负荷导致应力性骨折。

2.柔韧性训练改善关节活动度:太极拳、瑜伽等低强度拉伸运动能增强肌肉韧带弹性,减轻关节僵硬。动作需缓慢柔和,保持每个姿势15-30秒,每周练习2-3次。避免过度弯腰或扭转脊柱,防止椎体压缩性骨折。

3.低强度有氧运动提升心肺功能: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有氧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久坐带来的骨质流失风险。每次锻炼控制在20-40分钟,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水中运动需注意水温不宜过低,避免肌肉痉挛。

4.平衡练习预防跌倒:单腿站立、脚跟行走等动作能增强下肢稳定性,降低摔倒概率。每日练习10-15分钟,可借助椅子或墙壁辅助。训练环境需保持地面干燥平整,穿防滑鞋袜。

5.避免高强度冲击运动减少骨折风险:跳跃、快跑等高冲击动作易导致脆性骨折,应严格限制。若进行球类运动,需佩戴护具并缩短时长。运动后出现骨骼持续疼痛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运动前应充分热身,穿戴合适装备。饮食需配合钙与维生素D摄入,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出现眩晕或关节肿胀时暂停锻炼,及时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