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溶血性黄疸如何治疗

2025.03.06 10:21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因,通过药物、光疗、输血或手术等方式缓解症状并纠正溶血问题。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加,超过肝脏处理能力,从而引发黄疸。治疗的核心在于控制溶血、降低胆红素水平以及预防并发症。

首先,针对溶血性黄疸的病因进行治疗是关键。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系统对红细胞的攻击。对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遗传性疾病,脾脏切除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因为脾脏是破坏异常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溶血性黄疸,需及时控制感染或停用相关药物。补充叶酸和铁剂有助于改善因溶血导致的贫血症状。对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光疗是常用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便于排出体外。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换血治疗以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和血红蛋白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溶血性黄疸患者可能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并发症,需及时处理。新生儿患者尤其要注意胆红素脑病的风险,这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需尽早干预。患者应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溶血的因素,如某些药物、感染或寒冷环境。饮食上,建议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饮食,以减轻肝脏负担。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注重预防并发症和改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确保良好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