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耳鸣应该怎么治疗

2025.10.20 17:58

耳鸣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内耳微循环、掩蔽疗法利用外部声音掩盖耳鸣、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神经功能、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噪音和疲劳。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改善内耳微循环:部分药物能扩张血管促进内耳血液供应,常用药物包括改善微循环类及营养神经类。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药。药物可能对部分代谢性疾病引发的耳鸣效果有限,需结合其他治疗手段。长期用药需监测肝肾功能,防止药物蓄积。药物选择应考虑个体差异及潜在副作用。

2.掩蔽疗法利用外部声音掩盖耳鸣:通过白噪音发生器或助听器产生背景声,降低耳鸣感知强度。音量需略低于耳鸣声避免加重听力负担。可结合音乐疗法选择舒缓的自然音效。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建议间歇性应用。睡前使用有助于改善睡眠障碍,需根据耳鸣频率调整声波参数。

3.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神经功能:选取听宫、翳风等耳周穴位配合远端取穴,通过捻转提插手法激发经气。每周治疗3次为宜,10次为1疗程。可能出现局部酸胀感属正常针感。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晕针者需卧位施针。建议在正规医疗机构由持证医师操作。

4.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建立对耳鸣的正确认知,减少灾难化思维。呼吸训练可降低自主神经兴奋性,团体辅导提供情感支持。需持续进行8-12周方能显现效果。记录耳鸣日记有助于发现诱发因素。合并严重焦虑时可配合专业心理干预。

5.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噪音和疲劳:控制每日用耳时间,环境噪音不超过60分贝。保证7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饮食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增加锌镁元素补充。适度有氧运动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剧烈头部运动。工作每45分钟需休息5分钟。

突发耳鸣持续超过24小时应及时就诊,排除突发性耳聋等急症。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听力阈值变化,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行为。耳部出现胀痛、眩晕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治疗过程中保持规律作息,建立治疗信心很重要。不同治疗手段可联合应用,但需遵医嘱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