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卵巢黄体是什么意思

2025.04.16 11:03

卵巢黄体是指在女性排卵后,卵泡破裂并释放卵子后,剩余的卵泡壁在卵巢内形成的一种暂时性内分泌结构。黄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这些激素在维持妊娠和调节子宫内膜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卵子未受精,黄体会逐渐退化并形成白体;如果卵子受精并成功着床,黄体则会继续存在并支持早期妊娠。

卵巢黄体的形成是女性生殖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排卵前,卵泡在促黄体生成素LH的作用下成熟并破裂,释放出卵子。随后,卵泡壁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迅速增殖并转化为黄体细胞,形成黄体。黄体分泌的孕激素能够促使子宫内膜增厚,为可能的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孕激素还能抑制新的卵泡发育,防止在妊娠期间发生再次排卵。如果未发生受精,黄体的功能会逐渐减退,孕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月经。

在临床医学中,卵巢黄体的状态与多种妇科疾病和妊娠相关情况密切相关。例如,黄体功能不全可能导致不孕或早期流产,因为孕激素分泌不足无法有效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性。黄体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卵巢囊肿类型,通常为良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引起腹痛或月经异常。对于计划妊娠的女性,监测黄体功能有助于评估生育能力和妊娠成功的可能性。在辅助生殖技术中,黄体支持治疗是提高妊娠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了解卵巢黄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对于女性生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