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脑血管病

2025.01.07 17:53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脑组织缺血、出血或其他损伤的一类疾病。常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卒中中风、脑动脉硬化、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这些疾病通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

脑血管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与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可能会逐渐硬化,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流受阻。当脑部某一部分的血流供应不足时,就会引发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突然的肢体无力、语言不清、意识模糊等症状。而脑出血则是由于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渗入脑组织,造成压迫和损伤,症状通常更加剧烈,可能伴随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丧失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则是由于短暂的血流中断,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但这往往是脑卒中的前兆,提示患者需引起重视。

在预防和管理脑血管病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首先,合理饮食,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其次,定期进行身体锻炼,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也非常重要。对于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如降压药、抗凝药等,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培养兴趣爱好,增强社会支持网络,也有助于整体健康。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早期识别和干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