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肾内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肾损害是怎么引起的

2024.09.07 12:18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肾损害主要是由免疫复合物沉积、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产生的自身抗体等免疫复合物可能沉积在肾脏,引起炎症反应和损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异常的免疫反应会导致大量炎症细胞因子释放,这些因子不仅可作用于关节滑膜等部位,也可能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同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长期使用的一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等,可能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还可能并发其他疾病,如淀粉样变性等,这些也可能累及肾脏,导致肾损害的发生。

随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进展,肾脏损害可能逐渐加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的蛋白尿、血尿等,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症状,容易被忽视。如果肾损害持续进展,可能会出现肾功能下降,患者会感到乏力、水肿、食欲减退等。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危及生命。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肾脏功能的变化,定期进行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等。如果发现肾损害的迹象,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保护肾脏功能。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染,以减少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重视肾损害的问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