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活动性肺结核是什么意思

2025.03.28 08:17

活动性肺结核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在人体内活跃繁殖,导致肺部出现明显炎症和病变,并具有传染性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且痰液中可检测到结核杆菌。活动性肺结核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对肺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胸部X光或CT扫描可显示肺部病变,如空洞、浸润或纤维化。痰涂片和培养是确诊的关键,通过检测痰液中的结核杆菌可以明确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检测也常用于快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通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疗程一般为6个月或更长。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杀灭结核杆菌,减少传染风险,并促进肺部病变的修复。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特别注意隔离和防护,避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并将纸巾妥善处理。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未完成治疗前。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量,否则可能导致耐药性结核病的发生。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适当锻炼,以提高免疫力。定期复查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随访和监测。通过科学治疗和规范管理,活动性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患者应保持信心,积极面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