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肝病会引起肝硬化吗

2024.08.24 22:08

慢性肝病有可能会引起肝硬化。

慢性肝病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类型。这些慢性肝病如果长期持续存在,且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肝脏会反复受到损伤和炎症刺激。在这个过程中,肝细胞不断受损、坏死,同时机体又会尝试进行修复。这种反复的损伤和修复会导致肝脏的正常结构被破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沉积,逐渐形成肝纤维化。如果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肝脏的质地会变得越来越硬,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改建,形成假小叶,最终就会进展为肝硬化。

当肝硬化发生后,会对肝脏的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肝脏的合成、代谢、解毒等重要功能都会下降,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如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肝硬化往往是不可逆的,治疗难度较大。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风险。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饮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以减轻肝脏负担。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腹部超声、肝纤维化指标等,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慢性肝病是肝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和治疗,以避免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