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少尿是什么原因

2025-04-07
A
陈善闻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医生回答:

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出现少尿的原因主要与其对肾脏血流的影响以及对肾小管的作用有关。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收缩剂,能够显著提高血压,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肾脏灌注不足,从而引发少尿。

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刺激α-肾上腺素受体,导致周围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进而提高心脏的排出量和血压。在这种情况下,肾脏的血流量可能会减少,因为肾脏的血管也受到收缩的影响。肾脏的灌注不足会导致肾小管的功能受损,影响尿液的生成。去甲肾上腺素还可能通过刺激肾上腺素受体,增加抗利尿激素如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进一步抑制尿液的排出。这种机制在临床上尤其在休克、严重低血压等情况下显得尤为明显,患者在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时,可能会因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出现少尿。

在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及肾功能,及时评估其对治疗的反应。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少尿,需考虑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或使用其他药物来改善肾脏的灌注。保持适当的液体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必要时可以给予补液以改善肾脏的血流供应。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虽然在急救和危重症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对肾脏的影响不容忽视。医务人员在使用该药物时,需保持高度警惕,定期评估患者的尿量和肾功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通过合理的监测和调整,可以有效降低少尿等不良反应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