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急性肾萎缩是什么导致的

2025-04-11
A
陈善闻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医生回答:

急性肾萎缩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肾脏功能急剧下降,通常表现为肾小管损伤和肾小球滤过率的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包括缺血、毒素损伤、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导致肾脏无法有效排泄代谢废物,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急性肾萎缩的发生常常与急性肾损伤AKI密切相关,常见的诱因包括严重脱水低血压、心脏功能不全等,这些情况会导致肾脏血流量减少,进而引起肾小管缺血和细胞损伤。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和化疗药物也可能对肾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急性肾萎缩的发生。感染性因素如肾盂肾炎败血症等也能引起肾脏的急性炎症反应,进一步损害肾功能。急性肾萎缩的病因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肾脏的既往功能等都可能影响急性肾萎缩的发生和发展。

在急性肾萎缩的管理中,及时识别和处理病因至关重要。患者在出现尿量减少、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评估肾功能。保持适当的液体摄入,避免脱水和电解质失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使用,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潜在损害的药物。同时,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以帮助评估肾脏的恢复情况。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以替代肾脏的排毒功能。急性肾萎缩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及其家属应提高警惕,关注相关症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相关问答